热门搜索:文员 司机 普工 会计 人事 销售

2008年就业市场将厚积薄发

来源:从化人才网 时间:2007/9/3 浏览量:1310

“东进浪”取代“南下潮” 
  前不久的“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”,280万应届毕业生以参会和上网的形式正式进入人才市场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其实各大高校或明或暗早就与企业达成了默契,各种形式的“宣讲会”说白了就是校园招聘专场的代名词,据有些HR(人力资源经理)声称,每次“宣讲会”结束后带回去的简历都得用麻袋来装,堆成好几堆,但真正会录取的很少,就业机会真是“厚积薄发”啊。 

  2004年毕业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,比2003年净增68万人,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,估计2004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突破300万人。今年就业压力明显增大是个不争的事实。 

  “南下”与“东进” 

  上海,42378席;广州,15680席;深圳,10387席,这是2003年11月无忧指数显示的这三个地区的有效职位数,在人才版图上,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再次击败了以穗深为核心的珠三角,成为了全国的“重心”。 

  据《武汉晨报》报道,1990年代,湖北地区高校毕业生及社会在职人员纷纷南下到广东、深圳、珠海等地;进入21世纪,这一人才流向又呈现出新的态势,流向江浙一带的湖北高校毕业生及社会人员越来越多。据专家估计,自1998年以来在鄂高校毕业生及社会在职人员飞向江浙的至少有20万人。而武汉高校对2003届毕业生的初步统计显示,前往江浙发展的大学生在30%左右,远高于广东的12%。从“纷纷南下”到“竞向东进”,推动这一人才流向转变的力量究竟是什么? 

  无疑,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是引才留才的关键。武汉理工大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赵北平认为,在进入21世纪后,在上海的带动和辐射下,长三角已成为今日中国经济最发达、发展最迅速的区域,就经济发展速度而言,该地区要比广东、深圳等地快。同样,经济发展水平也决定了就业状况。经济发展动力强劲,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,目前,江浙是国内最大的劳务输入地区之一。在计划经济时代,江浙工业经济不发达,有限的人才中有60%集中在政府部门,企事业单位人才存量很少,随着经济的发展,人才稀缺正成为制约江浙经济发展的瓶颈。相比江浙地区的“求贤若渴”,穗深等地由于经济起步较早,该地区已储备了一定的人才容量,因此在人才的需求方面相对处于饱和状态。两相对比之下,人才的流向转变问题便水落石出了。 
友情链接
服务热线
企业咨询:020-87930675
求职咨询:020-87930886
服务热线
企业咨询:020-87930675
求职咨询:020-879308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