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从化人才网 时间:2017/3/28 浏览量:169
到了每年三月份,各类招聘活动多了起来,尤其是校园招聘会。
3月03日 华南农业大学
3月17日 广州医科大学
3月31日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
4月14日 广州大学
4月21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
5月12日 广东金融学院
5月19日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
5月26日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
比如本月3日,在华南农业大学的今年广州首场高校招聘会上,6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的1.5万个职位就吸引了两万多名毕业生参加。
广州参考·广州日报记者 邱伟荣 摄
其中,民营企业占用人单位总数的60.85%,成为吸收高校毕业生的最重要力量。
今年招聘会的一个新动向是,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HR在收下简历后,还要加求职者的微信好友。有职场人士解释,“这是面试官试图通过朋友圈了解更真实的你。”
朋友圈考察求职者
近年来,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,求职者的简历越来越简短,招聘双方互加微信的现象却越来越常见。
据湖北媒体报道,此前,在武汉的一场招聘会上,求职者小刘向一家连锁健身企业投递了简历后,招聘官当场掏出手机,请求互加微信好友:“有疑问可以随时在微信上和我沟通。”
该招聘官表示,经过现场简单的交流和筛选后,她会添加部分求职者的微信,试图通过朋友圈进一步全面了解对方。
“如果他的朋友圈呈现了很多和健身健康相关的内容,说明他是真的热爱这一行业,也比较有钻研精神。如果负能量甚至三观不正的内容太多,这样的人我们恐怕不会考虑。”
在另一场招聘会上,应届生许同学不但添加了公司的官方微信,还主动请求添加招聘官程女士的个人微信:“您可以通过微信全面了解我,也方便我们沟通交流。”
面试官表示,主动要求加面试官微信的求职者,说明很重视这份工作,他们会更加留意。
但是,如果求职者添加了招聘官的微信,却又屏蔽了朋友圈,很可能会被认为“不够阳光自信”,好工作的大门或许会因此关上。
“网络上的他们最真实”
为什么要看人家“朋友圈”呢?一位招聘官表示,90后已成为求职主力军,他们对传统简历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视,多数人只是用一两页纸自我介绍,招聘官很难真正了解他们。
“但他们是伴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人,网络上的他们,才是最真实全面的。
要工作还是要心里舒服?
好吧,问题是,微信“朋友圈”究竟算不算私人空间呢?
如果算,那么作为私人“圈子”的朋友圈,求职者在毫无心理准备的前提下被面试官要求添加,会不会因措手不及而感到不适?面对“不速之客”们带着目的的朋友圈“挖坟”式搜查,求职者不得不顾虑隐私的问题。
“在面试过程中,老总居然拿过我的手机翻看我的朋友圈和公众账号!这不是侵犯我的隐私么?”小殷在一次面试之后在朋友圈中写道。
有律师认为,面试官要求翻看求职者朋友圈,这种行为算轻微侵犯隐私,但是,应试者有权不选择这份工作。
要“面包”还是要隐私,这成了一个问题。怎么办呢?额,我也不知道,大概只能这样稍微补救一下吧。
相亲:朋友圈炫富被淘汰
你以为只有找工作才可能被要求查看朋友圈吗?
据华商报报道,去年3月,有280名单身美女参加相亲团成都海选,这是一场专为5000万资产以上单身男士定制的婚恋甄选会。参会女性被要求当众展示微信朋友圈内容,若是负能量爆棚或者喜欢炫富等,对不起,都将被淘汰。
若是喜好无病呻吟、拜金、靠心灵鸡汤才能活的女孩也都会被认为不符合标准。
干部:要正确使用朋友圈
“朋友圈”成为了解一个人性格和“人品”的“窗口”,还远不止在求职和相亲方面,查看微信“朋友圈”甚至成为了考察干部的一种新方式。
据广东媒体报道,广东省把谈话提醒作为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管的重要手段。去年,清远就曾针对一名干部性格外向、经常在微信朋友圈转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的问题,对其进行了谈话提醒。
那么,党员干部在朋友圈分享文章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呢? 不久前,《人民日报》对“党员干部怎样正确使用朋友圈”做了解答。
● 和普通公民一样,党员干部有权利在网络空间发表评论、转载文章,但必须把握好自身的定位,坚定政治立场,在网络上转载文章时,应首先对文章进行甄别,再发布。
● 党员干部要当好朋友圈里的正能量,不仅要自觉抵制“负能量”、“歪能量”、“黑能量”,还要对朋友圈里的“负能量”及时予以制止、澄清、劝说、教育。
● 至于党员干部用朋友圈表达诉求的问题,关键要看诉求的内容,如果是不正当的,是涉嫌为自己谋取私利的非组织活动,尽管没有送礼,不构成贿选,但一样构成违纪。
来源:广州参考、楚天都市报、东方网、华商报、新华网、花都招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