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搜索:文员 司机 普工 会计 人事 销售

HR告诉你,怎样才能不为面试纠结?

来源:从化人才网 时间:2016/9/1 浏览量:126

   《战胜拖拉》的作者尼尔·菲奥里在书中写道:

   “我们真正的痛苦,

   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,

   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,

   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。”

   前几天刚面了一位软件开发的大三女生,她的编程语言基础比较扎实,有实验室项目经历,获过一些省级以上编程大赛的奖项。终面时她告诉我,自己希望能成为优秀的软件开发工程师。但身边包括父母在内的很多人都劝她,女孩子做程序员会极其吃力和辛苦,还不如去考公务员,安安稳稳的。

  劝她的人太多,慢慢的自己都开始有点恐惧程序员的辛苦,到底是找自己想做的工作,还是去准备考公务员?即使去考公务员,万一考不上呢?又会白白浪费那么多时间。心里像打了无数个死结,不知该如何是好。

   我问她,来面试前,你用了多少时间学习和准备面试?

   她说学习编程主要靠平时积累,近一个月,准备面试大概每天用3小时。

   我又问她,那在心里纠结自己如何选择未来,大概需要用多少时间?

   她沉默了一会,说好像从大三一开学到现在,每天无时无刻都在纠结,快崩溃了。

   书籍《拆掉思维里的墙》中提到:花时间来郁闷,是等待成本。花时间来尝试,是穿越成本。

   从大三开学到现在有半年之久,她用来纠结和郁闷的时间,如果每天4小时,半年来大概花费了720小时去纠结。而平时积累的学习,加近一个月来准备面试,每天3小时。那么:

   穿越成本: 2h × 30 × 6 + 3h × 30  = 450h

   等待成本: 4h × 30 × 6 = 720h


   一些时候,我们会陷入各种各样的纠结中,使得等待成本远远高于穿越成本。效率在纠结中被无限降低。但很多时候,你所纠结的对解决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,甚至是毫无意义。就像下面这幅小漫画:

1467477266555123.jpg

    那么,你该怎么办呢?永无休止地纠结下去?


   当自己需要做出某个决策,而又无比纠结时,需要先评估自己的等待成本是否超过穿越成本,并据此做出一个选择,再去分析:

1.这个选择,是不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?

  有的人在做选择时会考虑,身边的人希望我做什么?做成功这件事后,我能够获得什么?不考虑自己是否喜欢和擅长,往往会为以后内心的反悔埋下种子。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,才有更多可能去极端专注,成功的几率也会大些。


2.如果你不做,会损失什么?

   如果不做某件事,会有巨大的心灵或身体的损失,那说明这件事情应该做。而如果某个公司自己喜欢很久了,但就不要想着自己能力不足或者HR会有多苛刻,因为机会往往就这样错过了。


3.如果做了,在所选择的事情上,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?

   SWOT分析是个常见而好用的方法,即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势(Strengths)、劣势(Weekness)、机会(Opportunities)与威胁(Threats)。


   如果可以理性的梳理好这些,并且做出决策,当然是最好。如果暂时无法做出决策,那就送给你一个字:做!

   等待和纠结的时间越长,越不敢轻易去尝试,总是想分析出最好的方案,却又把时间耗在了无休无止的纠结上,并且焦虑的心情会持续消磨自己的意志和判断力,到最后可供选择的每一种可能会被放弃。千万不要纠结致死。

   工作三年,无论是自己或是身边的HR朋友,都遇到过很多因为担心面试无法通过而不敢投递简历的同学。所以每次面试开始之前,我会告诉面试者,当你走到我面前参加面试的这一刻,你已经赢了一半,剩下的一半就需要你心情放松不紧张、正常发挥来赢得了。

   看到这里,有同学会在心里还会叨念:我还要更多的攻略,还有好多问题解决了我的面试准备才能万无一失!

   看,你又被所谓的「好多问题」给纠结了。


来源:面试网

友情链接
服务热线
企业咨询:020-87930675
求职咨询:020-87930886
服务热线
企业咨询:020-87930675
求职咨询:020-87930886